找到相关内容1954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语言的种类

    的内容,视之为圆成佛果的“大智资粮”。传弥勒菩萨说、唐三藏法师玄奘译《瑜伽》卷三十八《力种姓品》:“菩萨求此一切五明,为令无上正等菩提,大智资粮,速得圆满。”[12]一般将佛教界所用称为“内道...》卷四十五〈菩提分品〉中的咒词“壹胝 蜜胝 吉胝 毘羼底(丁里反) 鉢陀膩 莎訶”[129],即为“Iti miti kiti viksāntipadhani svāhā”之音译。其二,无意义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878755.html
  • 晚唐观音法门的开展——以敦煌莫高窟 161窟为中心的探讨

    年之间,于沙州开元寺大开《瑜伽》讲莚 ,座下弟子法镜也成为后来敦煌佛教的重要推动者!张议潮亦重视僧务、整顿寺院人事,列名记帐,保护常住免于侵夺 。在他开凿 156窟接近竣工之前,适逢法成圆寂(...无论从因行或果德来此窟图像,都具有深刻的连结性。   从密乘的解行特色来看,行者还是要立足在华严重重无尽的法界缘起中,来完成对般若真实义的印证,这才使得主尊与行者之间损忘销融,因无形而无所不作。...

    郭祐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479251.html
  • “东山法门”百丈怀海·《禅门规式》

    然於说法住持,未合规度,故常尔介怀”,加之百丈山上“禅客无远不至,堂室隘矣”,故百丈怀海认为行大法者既不宜“以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”(即诸部《阿含经》所述的小乘教法),也不应盲目“依随”《瑜伽(戒品...之用”的目标默认也说明东山法门仍志在大乘菩萨行,山居修行只是权变善巧的方便法门而已。“《楞伽经》,玄理通快”的神秀,作为弘忍的高足後来贵为“两京法主,三帝国”,光耀或“回光返照”东山法门,虽然其“...

    黄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2779488.html
  • 密教纲要 二

    染净本觉也。 弘愿案:遍觉三藏。即玄奘。慈恩大师。名窥基。即基公。尉迟恭之犹子也。瑜伽一百卷。弥勒菩萨说。成唯识论十卷。唐大慈恩寺沙门玄奘译。盖天竺护法等十菩萨。各造论十卷。以释世亲菩萨三十颂。奘师糅为十卷。乃瑜伽一宗之精要也。 第七觉心不生心。 觉心不生者。觉悟自心实相。所谓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之八不中道而立成佛。故云觉心不生心。中华嘉祥寺吉藏法师依中论百论十二门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680098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》卷31,页61上。   [6]同[4]。   [7]《瑜伽》卷八十一,《大正藏》卷30,页751下。   [8]《仁王护国般若经》卷一,《大正藏》卷8,页835下。   [9]《华手经...由于有此杂染有漏之业,牵引招感世间苦果,使生死相出现,并长时相续不断。这就是无明和我法执著为生死作增上缘的主要原因。《瑜伽论记》卷四十二说:   出家之人多由见故流转生死,在家之人多由爱故流转生死。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学:第十三章 戒行论

    节一项)的原则去处理,实未背离佛制。   二、“作为性规范”的适应性   此类规范,如为大乘菩萨戒,则属“饶益有情戒”的范域,宜依《瑜伽》卷四十、四十一的《菩萨品》的有关规定之精神,针对进...   (21)同(19)。并参《瑜保》卷四十、四十一;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行单行本,第二册1732页,第三册1767页。   (22)《弘一大师全集》四册,390页。   (23)前提“全集”...

    劳政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882147.html
  • 敦煌佛教典籍

    1 见   《瑜伽》 857 年 凡 1 见   《大般波罗密多经》 868 年 凡 1 见   《大佛陀罗尼经》 885 年 凡 1 见   《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法开戒品》 ...的教育,成年以后逐渐表现出非婆罗门的思想。据说他 29 岁出家修行,寻求解脱之道。起初释迦牟尼从数论派修习禅定,即静坐思惟,专注一境(禅为禅那的略称,意为静虑,指寂静端坐,思惟审虑;定,又译为三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082819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三):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

    不翼而飞时,那种焦虑难舍的心境,只有当事者才体会得出。这是哪一个心识在做怪呢?是八识中的第七识,名为末那识。   《瑜伽》第六十三卷云:   末那名意,於一切时;   执我,我所及我慢等,思量为...、我的……”,由於心里面“有我”人的想法就有所局限,凡事以自我的立场来评估,“这是我喜欢的,这是我要的,那个不合我胃口……”不知不觉就陷入“自私自利”的漩涡中而不克自拔。促使我们有这些想法的是哪一个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自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045983353.html
  • 唐思鹏老师的开示

    所以弥勒佛在《瑜伽》上,称为声闻相应契经,就是与声闻这一类种性众生相应的法。所以叫声闻相应契经。因为法无大小,根性有别,佛陀慈悲,平等流出。而闻法的根机才有大小,从所闻的法上没有大小。所以不叫小...远离执著就是凡夫。《摄大乘》无著菩萨引《阿毗达摩大乘经》释迦牟尼佛给诸大菩萨讲法时,就依三自性说,诸佛如来,依遍计所执建立世间,建立凡夫,建立生死,建立不得涅槃的三界五趣。依缘生法的真实相,不起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91584218.html
  •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的意义

    给人们展现了一幅人类思维与世间万物之外境的关系。唯识学是观心之学,是瑜伽学。所以唯识宗也被称为瑜伽行派,唯识宗的根本大瑜伽》本着《阿含》的精义,充分阐述和发挥了《阿含》中“心为法本”的思想,...,自认聪慧无比,但由于对诸法之真相缺乏洞察之智慧,故有此自大狂之顽症。由于无明,芸芸众生未能了达唯一绝对之真相,故与众生真心本性不相应,由此产生种种之烦恼,导致心态的浮躁和心理的扭曲。《大乘起信》说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284629.html